生命选择了水、阳光和空气;教育生态之于我们,一如水、阳光和空气之于生命。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科学,教育生态科学研究是一门学问。如果说,营造高品质教育生态是一种理想和追求,那么,这种理想和追求的实现,则是一门艺术。
我校的教育生态化理念及其实践探索,不正需要这种更人性及灵性理念的充实。它是全方外的,渗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。书名磁铁一样地吸引了我:《走进高品质的教育生态》,于是决心潜心于阅读,以飱有更多营养的积蓄: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,才知“和谐”为美。
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,真解“科学”之义,因为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”。当前,我们正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,营造生态环境,培植生态文化。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教育,也是一个营造和培育生态的问题。高品质的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生态,既是对生态经济、生态环境的知识、人才和人文的支撑,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境界,是题中应有的要义。
“红叶灼灼,重温着夏日的激情;白日杲杲,照耀出一秋的香甜。”洋洋洒洒中,瞥见生命中的春华秋实,顿悟自然界春种秋收的真谛: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,都需要润泽的成长土壤与辛勤“园丁”的浇灌;教育也存在着“生态环境”,也讲究“生态平衡”,也需要“生态保护”。读完本书,掩卷钩沉,顿悟其理。
我隐隐感到:教育生态学作为生态学发展、分化的产物,将会对教育管理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,并以此激励我们为营造一种高品质的教育生态环境而不断地思考、积淀和修炼。
教育生态化的核心是“生命观”,是以人为本。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,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尊重生命尊重人,尊重受教育的人和教育人的人,尊重他们的发展、提高和精神升华的要求。绿色的,也是生态的;绿色的,更是和谐的。它是一种氛围,也是一种心态,更是一种境界。诚如我们的教研正需要这种氛围,这种心态,这种境界。我们教师是学生一个重要的“知识源”、“营养源”,为此,我们的“食料”也应是“绿色”的、生态的,应将附之于“主食+杂食”的学习:读教育类的书,读专业类的书——清楚、深入地把握教育文本中最主要的思想观点及其理论要旨,体会教育理论的精髓,并从中悟出精神,形成思想;也要读文化类的书——在更为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,进行广泛的阅读,汲取人类的文明,丰富自己的学识,提高自己的素养,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。我们倡导“绿色”读书之风,让这儒雅之清风,沁入我们的心肺,怡爽我们的头脑,真正做一个书卷气十足的文化人。到那时,呈现给我们的将会是绿意清新、葱茏勃发的教研境界。
掩卷后又展页,展页后又掩卷。清新之生态理念,如茗香萦绕,让我们走进高品质的教育生态:发展我们的学生,成长我们自己。
评论